一、知識鏈接
知覺的基本特性
1.選擇性: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對象,未被清楚地知覺到的客體叫背景。
2.整體性: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人在知覺時,并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統一的整體。
3.理解性: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知覺對象的特征。
4.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在不同的物理環境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知覺某一熟知的物體時,雖然該知覺對象的物理屬性(大小、形狀、明度、顏色等)受環境情況的影響而有所改變,但是對它的知覺卻保持相對穩定性,知覺的這種特征,稱為知覺的恒常性。
二、深度解讀
在理解知覺的基本特征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我們可以每個部分只記錄兩個關鍵詞,這樣方便我們去解題。
1.選擇性:關鍵詞--對象和背景
這里我們強調三個小點,第一,對象和背景之間的差別,比如說變色龍為什么不容易被發現,因為它和背景之間差別小;第二,對象和背景之間的相對運動,比如說站軍姿亂晃容易被發現;第三,需要識別的對象是否感興趣,比如說畫家看到是美景,獵人看到的是動物,采藥人看到的是草藥。
2.整體性:關鍵詞--部分和整體
這里我們強調兩個小點,第一,我們可以根據部分推知整體,比如說一葉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第二,我們在理解某部分整體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比如說盲人摸象。
3.理解性:關鍵詞--經驗和意義
這里我們強調一點,就是每個人的經驗不同,他賦予事物的意義就不一樣,比如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4.恒常性:關鍵詞--條件和對象
這里我們強調一點,就是恒常性強調的是條件在變化,但是知覺的對象不會發生變化。比如說亮度的恒常性,日光或者月光下的煤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顏色的恒常性,衣服在商場內和外顏色略有差別,但是我們也知道,衣服的顏色沒有變化;形狀的恒常性,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畫楊桃,雖然在不同的方向看到楊桃的形狀不同,但是我們都知道它的形狀是沒有變化的。
三、易混點對比
大家在做題的時候,總會發現整體性和恒常性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容易做錯題的。其實這里大家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就看是哪部分發生了變化。如果是知覺的對象發生變化,一般都是整體性;如果是條件發生變化,一般都是恒常性。
比如說下面兩個例子,變化的就是部分,所以就都是描述的整體性。
一首歌由不同的人演唱,由不同的樂器演奏,但是我們知道他是同一首歌。---整體性
人換了衣服,化了妝,但是我們仍能認識他。---整體性
四、試題回顧
1.在知覺過程中,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知覺映象仍能保持相對不變,這種特叫( )。
A.知覺的整體性 B.知覺的選擇性 C.知覺的理解性 D.知覺的恒常性
1.【答案】D。解析:知覺恒常性是指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知覺映象仍能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
2.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體現了知覺的什么特性(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知識性 D.選擇性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覺的基本特性。知覺的基本特性包括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人在知覺某一事物時,總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它,并把它用詞語標示出來,這種感性認識階段的理解就叫知覺的理解性。題干的意思是內行人看事情看方法看本質,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熱鬧,內行和外行之所以看事情的深度不同是因為內行比外行有更豐富的知識經驗,符合理解性的含義,故選B。A恒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的特性;C知識性不存在,是混淆選項;D選擇性是指人們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3.明明在看書時,習慣用紅筆畫出難點,便于重點閱讀,這是利用知覺的( )。
A.整體性 B.選擇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知覺的基本特征,整體性強調在知覺時傾向于把部分知覺為一個整體;選擇性強調從背景中提取對象;理解性強調人們知識經驗不同導致對同一事物的理解不同;恒常性強調條件變化后最終知覺結果不變。題干用紅筆畫重點,便于再看書的時直接能夠從整頁中提取重點閱讀,體現了選擇性。故此題答案為B。
(責任編輯:安徽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