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東在街上看到小孩子和媽媽撿拾廢品,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這種回憶是( )。
A.有意回憶
B.無意回憶
C.間接回憶
D.機械回憶
2.兒童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認錯,比如把“入”讀成“人”。這說明兒童( )。
A.思維能力有欠缺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感知能力不成熟
D.記憶能力不深刻
3.柯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一邊念課文,一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有時還提醒個別開小差的同學。這體現了( )。
A.注意穩定性
B.注意深度
C.注意轉移
D.注意分配
4.注視打開的電燈幾分鐘后閉上眼睛,眼睛會出現一片黑背景,黑背影中還有一電燈形狀的光亮形狀,這就是視覺現象中的( )。
A.視覺對比
B.顏色視覺
C.視覺適應
D.視覺后像
5.學生回答選擇題時所使用的記憶過程主要是( )。
A.識記
B.保持
C.再認
D.回憶
6.內部感覺包括(多項選擇題)。
A.膚覺
B.機體覺
C.運動覺
D.平衡覺
7.以下關于感覺的說法中,哪一個是正確的?(多項選擇題)
A.感覺是人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
B.感覺是人腦對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C.感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D.感覺屬于心理現象的認知過程
8.關于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正確的是(多項選擇題)。
A.初中生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思維的抽象邏輯性
B.運用假設
C.運用邏輯法則
D.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
9.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成反比關系。(判斷題)
10.小學生扳著手指算數,說明其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判斷題)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回憶根據有無目的性可以把回憶分為有意回憶和無意回憶。有意回憶是在預定目的的作用下對過去經驗的回憶,如對考試內容的回憶。無意回憶是沒有預定目的,自然而然發生的回憶,如“觸景生情”等。根據有無中介因素參與回憶過程可把回憶分為直接回憶和間接回憶。直接回憶是由當前事物直接喚起的對舊經驗的回憶。間接回憶是借助中介因素而進行的回憶。題干中看到小孩子和媽媽撿廢品,想起自己的經歷,屬于觸景生情,自然而然發生的。所以此題選B。
2.【答案】C。解析:小學生感知覺發展的特點包括:感知覺從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知覺從籠統的、不精確性向精確性發展;空間、時間知覺在不斷地發展。題目中兒童在識字的初級階段,容易把一些筆畫相近或相似的字讀錯,體現了兒童知覺的籠統、不精確性的特點,故本題選擇C。
3.【答案】D。解析:柯老師能夠同一時間做好幾件事情,體現了注意的分配。穩定性是時間持久性的特征;注意轉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時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感覺后象。A選項,視覺對比指由于光刺激在空間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視覺經驗,分為明暗對比和顏色對比。B選項,顏色視覺是指區別顏色細致差別的能力,又稱為辨色能力。C選項,視覺的適應分為暗適應和明適應。從亮的環境到暗的環境,開始看不到東西,后來逐漸看到了東西,這叫暗適應。從暗的環境到亮的環境,開始覺得光線刺得眼睛睜不開,很快就習慣了,叫明適應。D選項,當外界物體的視覺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視網膜上的影像感覺并不會立刻消失,這種視覺現象稱為視覺后像。題干中,閉上眼睛外界刺激消失,但眼睛會出現一片黑背景,感覺依然保持這是視覺后像。故答案為D。
5.【答案】C。解析:對不在眼前的過去經歷過的事物,在腦中重新呈現出來的過程稱為回憶。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出現時能識別出是以前經歷過的就是再認。選擇題是能正確識別答案的過程,體現的是再認。因此選C。
6.【答案】BCD。解析:內部感覺是指感覺內部刺激,反映機體內部變化的感覺。主要分為機體覺、運動覺和平衡覺。
7.【答案】BD。解析:感覺是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于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人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故A選項描述不正確,答案選擇BD。
8.【答案】ABC。解析:初中生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這一特點體現在:(1)運用假設;(2)邏輯推理;(3)運用邏輯法則。D選項是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所以答案選擇ABC。
9.【答案】√。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感覺的一般規律。感覺是指人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感受性是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也就是人對刺激的感覺靈敏程度。每個人的感受性是不同的,通常,感受性是通過感覺閾限來測量的。絕對感受性是指感覺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絕對感覺閾限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成反比關系,感覺閾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因此題干描述正確。
10.【答案】×。解析:扳著手指頭算數,體現的思維方式為直觀動作思維。
(責任編輯:安徽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