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竹樂
1.江南絲竹
流行于蘇南、浙江一帶的絲竹音樂。其樂隊有“絲竹板”和“清客串”兩種。前者是專業性的,后者是愛好自娛性的。樂隊的編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所用樂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揚琴、笛、簫、笙、鼓、板、木魚、鈴等。
江南絲竹音樂格調清晰、秀麗,曲調流暢、委婉,富有情韻。著名的樂曲有《歡樂歌》《云慶》《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慢六板》《四合如意》八大曲。
2.廣東音樂
流行于廣東地區的絲竹音樂。早期樂隊由二弦、提琴、笛子、月琴和三弦組成。后受江南絲竹影響,改用高胡為主奏樂器,輔以揚琴和秦琴。廣東音樂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明快,有《雨打芭蕉》《旱天雷》《雙聲恨》《賽龍奪錦》《鳥投林》等膾炙人口的優秀傳統樂曲。
3.福建南曲
亦名“南音”或“弦管”,曲調典雅古樸,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最著名的有《四時景》《梅花操》《八駿馬》《百鳥歸巢》。樂隊樂器有洞簫、二弦、琵琶、三弦、拍板、嗩吶、響盞、銅鈴、扁鼓等組成。
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塊“活化石”,被稱為“晉唐遺音”。音樂界權威人士曾得出結論:“中國的音樂是全世界最古的音樂,而中國音樂之中,則以南音為最古。”南音的基礎是唐代“大曲”,在中國音樂史上,唐代的宮廷音樂是中國封建社會貴族音樂發展的最高峰。隨著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戰亂,貴族、官宦和地主紛紛南遷,唐玄宗統治時期形成的“大曲”,被帶入福建,為南曲起了催生的作用。后來在廣泛流傳和演唱過程中,南樂又受到元曲、昆曲、弋陽腔、佛曲和地方戲曲的影響,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內涵。
安徽教師招聘信息歡迎關注安徽教師招聘網,或關注安徽匯師教育(hsjy2015)微信號,及時掌握考試資訊!
(責任編輯:安徽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