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教師資格《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摸底試卷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 [單選題] 2歲的幼兒說出“騎車”一詞時,既可能是體現情感的功能,表示“我喜歡騎車”,也可能是表示意動的功能。表示“我想騎車”。3歲之后,幼兒能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反映出幼兒的語法發展是( )。
A.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
B.從簡單到復雜
C.從不完整到完整
D.從情境性到連貫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幼兒早期的語言功能有表達情感、意動和指物三個方面。最初這三個方面緊密結合,以后才逐漸分化,這體現了幼兒的語法發展是從混沌一體到逐步分化的。
2 [單選題] 兒童身心發展差異性產生的自然物質基礎是( )。
A.遺傳差異
B.教育差異
C.環境差異
D.物質差異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遺傳素質是人身心發展的物質前提,也是兒童身心發展差異形成的自然物質基礎。
3 [單選題] 不但關心自己在行動中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由此產生相應的情緒,這是( )幼兒道德感發展的表現。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學低年級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小班兒童還不了解和熟悉行為規則,到中班開始對自己和別人的行為進行評價和體驗。
4 [單選題] 兒童出現想象萌芽的時期是( )。
A.1.5~2歲
B.2~2.5歲
C.2.5~3歲
D.3~3.5歲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1.5~2歲幼兒出現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過動作和語言表現出來的。
5 [單選題] 在幼兒思維發展過程中,動作和語言對思維活動的作用變化規律表現為( )。
A.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是由小到大
B.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語言是由大到小
C.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語言也是由大到小
D.動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語言也是由小到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在幼兒思維的發展過程中,語言體現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來越大,而動作是在直觀形象思維中起主要作用,其作用越來越小。
6 [單選題]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幼兒教育應解放兒童的( )。
A.主動性
B.活動
C.興趣
D.創造力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陶行知認為,教育要啟發兒童、解放兒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有放開讓幼兒進行創造,才能培養真正的人才。
7 [單選題] 下列不屬于幼兒園大班階段幼兒的心理特點的是( )。
A.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
B.好學、好問
C.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
D.個性初具雛形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5~6歲(學前晚期)的年齡特征:(1)好問好學;(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芽;(3)開始掌握認識方法;(4)個性初具雛形。
8 [單選題] 由于0~2歲的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因而幼兒游戲以( )為主。,
A.象征性游戲
B.練習性游戲
C.結構游戲
D.角色游戲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皮亞杰將認知發展作為兒童游戲分類的依據,認為游戲的發展是沿著認知發展的線索而展開的,在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上,便會出現不同水平的游戲形式。練習性游戲是兒童發展中最早出現的一種游戲形式。是在感知運動階段出現的。
9 [單選題] 幼兒每天睡眠應保證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 )左右。
A.1.5小時
B.2小時
C.2.5小時
D.3小時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保證幼兒每天睡11~12小時,其中午睡一般應達到2小時左右。午睡時間可根據幼兒的年齡、季節的變化和個體差異適當減少。
10 [單選題] 下面不屬于幼兒記憶特點的表述是( )。
A.有意識記較弱,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
B.再認和再現能力隨年齡增長而提高
C.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并用
D.有意識記占優勢、無意識記逐漸發展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幼兒的記憶特點是無意識記占優勢,有意識記逐漸發展。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 [簡答題]
簡述幼兒思維方式發展變化的趨勢。
參考解析:
幼兒思維方式的發展趨勢:直觀行動思維一具體形象思維一抽象邏輯思維。 (1)直觀行動思維:幼兒的思維是在直接感知中進行的;思維是在實際行動中進行的;典型的方式是嘗試錯誤,主觀上無預定目的和行動計劃。
(2)具體形象思維: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頭腦中具體形象進行,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觀行動性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3)抽象邏輯思維: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和規律性聯系的思維,是通過概括、判斷和推理進行的,是高級思維方式,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只是處在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階段。
12 [簡答題]
對幼兒教育活動的評價應重點考查哪些方面?
參考解析:
(1)教育活動是否建立在對本班幼兒的實際了解的基礎上; (2)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與實施方式,以及環境能否向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有效地促進其符合目的的發展;
(3)教育內容、方式、環境條件是否能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他們主動學習;
(4)活動內容、方式是否能兼顧群體需要和個性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
(5)教師的指導是否有利于幼兒進一步探索與思考,是否有利于擴展、整理幼兒的經驗。
三、論述題(本大題1小題,20分)
13 [簡答題]
舉例說明教師應如何對待幼兒間的沖突。
參考解析:
(1)教師要學會等待靜觀,放手讓幼兒自主解決沖突。當幼兒間發生沖突時,應信任幼兒自己有能力處理好,并冷靜、客觀地觀察或從側面了解他們發生沖突的原因。如果幼兒自己自主解決了,成人可以不過問,有的則需事后問清他們是如何協商解決的,對他們做得對的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積極誘導他們遵從交往的規則,掌握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2)教師要適時介入,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沖突。當幼兒間發生沖突,幼兒自已解決不了而又有可能導致局面惡化或幼兒間發生較大問題的沖突時,教師應適當地以平等的身份介入,以同伴的角色調解。例如,在角色游戲時幼兒經常會因為爭搶角色而發生沖突,這時教師就可以提出意見“你們可以輪流玩啊,一個人玩一會,請其他小朋友監督你們怎么樣?”如果幼兒采納教師的意見,那么幼兒的沖突就很好地解決了;教師也可以以游戲角色的身份介入,如兩個小朋友爭搶娃娃時,老師可以以娃娃的聲音說“哎呦,你們把我拽疼了”,首先引起幼兒的注意,停止爭搶動作,然后再引導幼兒商量對策,解決沖突。
(3)教師可以在平時教給幼兒一些避免或解決沖突的策略。適當、適時地運用幼兒身邊發生的實例讓幼兒懂得:①他人在玩時,如果你想玩,應當與他人商量,征得他人的同意。②與小伙伴一起玩時,如果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不一致,應該協商解決,或輪流、交流后妥協;③游戲過程中,如果與小伙伴發生矛盾,應該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不能動手推打同伴等。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 [簡答題]
亮亮在大班科學活動時,將幾條細水管連接后,又用相同的方法將另外幾根大的水管連接在一起。之后,亮亮把水倒入細水管中,水一下子從水管的另外一端流出,他高興極了,又將水倒入粗水管里,但水從管口涌出,并未從另一頭流出。亮亮反復觀察、嘗試,終于發現水管擺放在一個斜坡上,水無法自下而上流出。于是,亮亮馬上調整水管的擺放位置,當水順利地從水管流出時,亮亮歡呼雀躍,自豪地向同伴分享自己成功讓水從管中流出的經驗。
(1)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中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要素,結合案例分析亮亮小朋友的行為表現。
(2)請提出教師支持亮亮小朋友推進該活動的策略。
參考解析:
(1)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的興趣,體驗探究的過程,發展初步探究的能力。 亮亮在科學活動中,對將水管連接在一起,表現出積極的興趣。材料中,亮亮在操作過程中,將水從細管倒入,當水從另一頭流出時,他感到非常開心;最后,他成功將粗水管的水引流出后,自豪地向同伴分享,這都表現出亮亮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得到了成功的體驗,積累了相關的經驗。在發現水從粗水管倒入無法流出后,亮亮反復觀察、嘗試,最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發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2)首先保護亮亮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亮亮觀察、嘗試;其次,提供多種材料,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條件。
15 [簡答題]
蘭蘭是幼兒園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紙和筆畫畫.畫之前她自言自語地說:“我想畫小貓咪。”先畫了貓頭、貓耳朵,再畫貓眼。然后畫了條線,說:“這是草地。”在上面畫了綠草小花,接著又畫了只兔子。邊畫邊說:“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車”。這時她又突然想起來:
“小貓還沒嘴呢!也沒畫胡子。”于是又畫了起來。
請認真閱讀、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問題:
(1)蘭蘭的畫畫行為,說明了幼兒想象的一個什么特點?為什么?
(2)說明如何培養幼兒的有意想象。
參考解析:
(1)蘭蘭畫畫能夠先想后畫,雖然有時偏離主題,但能夠很快自動回到主題上來。這說明中班幼兒想象雖然仍以無意性為主,但想象出現了有意成分。 (2)培養幼兒有意想象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成人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并啟發幼兒明確活動主題;準備有關活動材料,如玩具、繪畫材料等;成人及時給予言語提示,使幼兒想象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0分)
16 [簡答題]
請以“夏天”為主題設計中班的系列活動,要求:
(1)畫出主題網絡圖。
(2)將其中的一個內容設計成具體的活動計劃,注意計劃的完整性,并說明設計的意圖。
參考解析:
一、主題網絡圖
二、活動設計
1.設計意圖:炎熱的夏天到了,應該讓孩子們親身去體驗探索各種涼快的方法,并通過活動鍛煉孩子們的分類能力。
2.活動目標:
(1)知道夏天天氣很熱,嘗試尋找多種方法使自己涼快起來。
(2)嘗試對各種涼快的方法進行簡單分類。
(3)在游戲活動中,發展語言能力,體驗游戲的快樂。
3.活動準備:
(1)部分使人涼快起來的食物、飲品、生活用品。
(2)各種夏季能使人涼快起來的圖片。
(3)“炎熱”怪獸頭飾一個。
4.活動過程:
(1)通過實踐活動,探索尋找能使人涼快的方法。
①導入:教師和幼兒一起做體操.由身體的熱.引起話題。
教師和幼兒共同談談做完操后的感覺,體會夏天的熱。
②通過實踐,自由尋找使自己涼快起來的方法,激發幼兒對“找涼快”活動的興趣。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各種使自己涼快的方法。
①說說剛才你找到了什么方法使自己變涼快的?(教師根據幼兒講述逐步出示圖片)
②拓展經驗,除了剛才你們找到的涼快方法以外,你們還能想出什么讓自己涼快的好方法?大膽設想在不同場景中使自己涼快的方法。(如戶外、夏季晚上睡覺時等)
(3)嘗試對各種使人涼快的方法進行簡單分類。
(根據夏季衣著、夏季飲食、夏季日常用品、夏日活動進行簡單分類)
(4)通過游戲活動,鞏固各種使人涼快的知識,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安徽匯師)